邦聯獨立

有很多人都對香港實行「城邦自治」存疑,覺得是痴人說夢。這正是殖民教育下的主導思維,亦是金融風暴及SARS打擊後港人對自身價值的剝奪。先奪其志後勞其身,是傳銷管理及紀律部隊訓練中的常規手法。

中共接管以來,不斷以斷水斷糧作出恐嚇,令很多人臣伏於「現實」。但所謂的「現實」,如香港用水量76%需要依靠大陸供應,數字驚人,只因政府的用水量計算包括沖廁水為食水。事實上自90年代開始工業北移,香港用水量顯著下降,每日人均耗水量只有57%是食水。而08年立法會文件亦顯示,港人用水量沒有顯著增加,水塘更出現滿溢,單在98至03年間,已把約值30億元的多餘東江水排入大海。而香港每年因水管維修不善引致的食水流失是24%,足可填滿十三個城門水塘。若水務署改善維修、復建海水化淡廠,綜合成本不會比買東江水多,香港食水自給自足根本就不是問題。而以人海戰術製造的「自由行」經濟假像,令人覺得大陸消費在養活港人,其實亦只佔香港整體經濟3~5%,直接貢獻更低於2.6%。人窮志短,是中共及香港財閥聯手以高樓價打造的金權恐怖,目的就是要令人喪志,更易於統治奴伇。

香港政府的領導人,殖民地時期用的是港督(Governor),位份是「統治管理官」;現在是「行政總裁」(CEO),只是一個執行職位,行的是公司制。而香港用的貨幣是以商標註冊,用版權法經金管局授權以許可證發行(Licensing),不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貨幣由央行或政府直接處理的型式。金管局是一個獨立於政府的部門,基本上是一間外匯基金管理公司;港元的價值基礎在財儲,與股票帳值依公司資產計算相類,價格操作上以掛勾貨幣調整,本位是美元。發鈔的是一個商業機構而非政府,港元實質只是一個商品,在外匯市場中港元亦被視為非正常貨幣(Unusual Currency),是投資香港的追蹤型股份(Tracking Stock),近似指數基金。香港的財政預算廿年來不求發展,亦不利民生;守財的借口,是遵循殖民地時的量入為出原則,但歷年盈餘仍不考慮還富於民、改善社會建設,一是要為人民幣防守外匯沖擊,二是其根本就是以公司資本帳運作而行功量值的。因為香港身份證,實質上是居民證;而香港護照亦只是旅遊證件,是出入境通行證,美國以不同名目簽發的類似證件多不勝數。香港人有種族身份,但沒有公民身份,持有的並不是有國籍的公民證件。香港人持有的身份證,其實跟公司的員工證是沒有多大分別的;所以一般市民只是員工,公司盈餘是不會與員工分享的。從九七年以來,香港本身就已經是以公司模式運作,根本是一個獨立而有效運作的政體,這亦是為何中共及建制派那麼害怕香港龍獅旗的原因:香港其實是可以即時獨立的。

香港擁有完全獨立的政府架構、司法框架、執行編制,專業規格早達世界前列標準;而財金、商貿、貨運、通訊、醫療、教育、語文等社會運作系統皆已與世界接軌,多年來亦行之有效;政經體制健全,世上獨立國家可比之數其實不多。於民生,以現時香港財政儲備,一切民生用品皆可進行全面進口,單就超市貨源比例計算就不需只依賴大陸,商業經濟重來就沒有是需求臣服於供應的道理。於民安,香港警民比例是世界第三,邊境防線亦可用僱傭兵守衛,內外可兼;只要保持中立,在香港金融商貿交易的國家,自然會互相制衡。而金管局所持的外匯儲備,過去已可撃退曾令國家級貨幣系統崩潰的威脅,只要聯匯的一籃子貨幣,跟進口比例調節控制通貨漲縮、穩定民生,要固守根本不成問題。

就世界政經形勢言,中國經濟堀起是既定事實,人民幣如歐羅般成為亞洲交易貨幣亦勢在必行,最終會跟美元丶歐羅三分天下,各據一方。香港作為亞洲主要國際金融交易巿場,
如超市或網上商店,是資本主義的最後產業:出貨平台,上不了架就有多少貨也沒有用。而港元為亞洲第三、世界第八交易量最大的貨幣,配合港交所就如Ebay跟Paypal。大陸經貿現時行的只是半開放資本帳,在完全開放前,中共要跟其他國家通商匯款,香港是唯一與環球系統完整契合的互惠工具,反向亦然;所以會是香港自主後與任何國家建立關係的重要外交籌碼,港交所如果關門,所有在港上市的股票也要陪葬。

以現時的中港台情況,台灣已有民主選舉,中共收台之望根本就不可能,要統合中港台澳最實際而可行之法,目前該是陳雲的邦聯論。香港有能力獨立,但不是一定要獨立,只要能保持政經自主,留位邦聯應更為有利,情況就如加入世貿。在亞洲可各自政經獨立又互相合作,以華人生活習性普遍相同建立共同需求(Common Demand),比採用歐美以文化推銷的概括性生產作業(Manufacturing Generalization),在令量產高效同時,更能避免被過度「去本地化」(Delocalization)可能造成的本土文化流失,亦可由獨特的需求基礎形成自然的市場保護。在外,可減少對歐美市場依賴,抗衡由歐美國家主導的所謂「全球化」分工不公,逐部脫離代工位置向上流動;與台灣連邦後,軍事上亦可突破美國在亞洲的制中連結海權,令貨運更自由自主。在內,既可保存文化傳承,亦可循邦聯間的人民交流,
百川匯海撿回過去散落各地的中華文化。

香港本身的價值,其實遠超一般已發展城市,就算放諸世界亦不會被比下去。只是香港的反對黨沒有執政的意志,人民也沒有自主的思維;大多懷憂喪志、消極退縮。香港現時對中共的利用價值,是大陸封閉法政系統下商貿的國際解碼器,也是人民幣自由兌換前的外匯保險絲箱,一遇大型沖擊,香港就會被犧牲;所以必須把握時間,時機一過就無力回天。香港的民主發展,一直被政客以各種借口拖延,就是要令香港優勢隨著時間貶值,到時被壓價出賣,就容易得多。

-

政府在將軍澳預留土地興建的海水化淡廠,建造費約40億元,預計海水化淡的成本為每立方米12元,較現時東江水的每立方米8元為高;但星架坡的海水化淡成本僅為每立方米3.51港元。

首7年逾6000萬自由行人次為香港帶來數以億元計的經濟效益,沙士當年自由行消費額只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一,難以稱得上救港。旅遊業作為香港傳統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對香港經濟的直接及間接貢獻佔到國民生產總值的15.2%,但入境旅遊的直接貢獻只為2.6%,中國旅客佔整體訪港旅客71.8%。香港非但不是自由行最大得益者,還為此付上代價,包括租金和物價上升,本地人生活水平下降。相反,港商佔了「各國投資總額」的64%(比重超過台灣、新加坡、日本、美國、歐盟等9個國家和地區的總和),為大陸「最大外資」連續33年,在國內增加了大量就業機會養活無數大陸人。而港人在大陸的消費幾乎是全在大陸生產的,自由行的消費卻多是外國產品,對香港的經濟作用不大,零售業等「扣除成本後」的得益甚少。

The Hong Kong Dollar is an unusual currency in the world today. In some respects, it is almost like a "tracking stock" for Hong Kong – a city-state that is officially part of China but allowed to run independently in many respects. It is also one of the only currencies whose future seems to point to inevitable obsolescence – assuming that China eventually allows free trading of the renminbi (or yuan). Hong Kong dollars are issued only if there are equivalent U.S. dollars on deposit with the issuing banks, so the entire outstanding issuance of Hong Kong dollars is effectively backed by the U.S. dollar. For now, though, the HKD is still a significant currency, as it is eighth-most traded currency in the forex markets. While the third-most active currency in Asia, it is not a significant reserve currency.


-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509648339118127&set=a.353900724692890.82537.349165895166373&type=1&theater

1 comment:

  1. 很同意香港有能力獨立,但不是一定要獨立的觀點。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