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後的外衣遮蓋不了35年的蒼老

從前科技不發達,每個人看電視都要安坐家中;然時代改變生活規率,對電腦的時間多過電視,要一家大少安坐家中吃飯看電視,已成難事。源用「古代」的電視收視率計算模式,用「機頂盒」只是以機械代替人手做「日記」,根本是換湯不換藥、瞞天過海,落後科技的外衣遮蓋不了35年的蒼老。

香港的「電視觀眾研究」,自1978年以日記簿形式,至1991年改用個人收視記錄儀。此研究除得到無綫及亞洲兩間電視台認可 ,還有4A廣告公司及影視處共同監察,理應廣為業界及公眾所接受,但時至今日,收視數據的可靠性仍備受質疑。「電視觀眾研究」本身是抽樣研究,準確及可信性的基本要求是:(一) 方法學的設計;(二) 研究設計的執行。而調查公司必須按合約的要求,於每年第三季進行全港性的「電視人口調查」Establishment Survey,以確立人口形態比例分佈,作為下年度之抽樣依據,如果發現有所偏差,須於十星期內糾正,並定期向電視台報告,確保代表性 (Panel Balance)。同時,技術委員會每6至8個星期開會,提出有關方法學和執行問題, 調查公司必須作出交待,甚至作出修訂。

這樣嚴謹的硏究理應可信,但要注意的「是抽樣及概念界定」,如何「定義」可以影響調查的方法設計,有導向性的調查大家也見不少了。而「被導向」的調查結果,就可以改變「研究執行」的方法,因果相隨;這跟政治上先改詞彙的「新語效應」是一樣的。還有其中的「客戶」關係:無綫亞洲的廣告市佔比率是95:5,而廣告商除了賣創作就是做media buy,當只有這樣極端的兩個「客戶」,但只有一個落廣告的選擇,可有的中立性最多就是5%。

現在網民呼籲熄電視表達不滿,因為收視率是以很少人見過的監察系統作黑箱採樣統計,個人相信作用不大,但既然有人發起而參與成本甚低,當聚眾練習也不是壞事。若以中醫理論止病於源,用藥之道由逆轉生態開始,改變病源適宜生存的環境就可去病更生;以香港電視生態論,要改變遊戲規則,沖擊的目標該是調查公司。

-

香港現時的收視調查服務是由尼爾森(Nielsen)提供,接替「央視」CSM,提供為期5年的調查服務,調查樣本以8百個家庭共2,400個樣本,亦加入互聯網直播電視的調查數據。尼爾森有一個 The Nielsen Code 中有這一條「Impartiality - Be influenced by nothing but your clients' interests. Tell them the truth.」這也就是很多西方機構為公司文化定位的核心價值 (Core Values), so, let's tell them the truth.

http://hk.nielsen.com/site/index.shtml

-

收視率=收看人數(或家戶數) / 觀眾總人數 (或總家戶數)。收視率指在某個時段收看某個電視節目的觀眾人數,以百分比表示。簡單來說,收視率的計算,是把接觸率及其收看的時間同時計算在內。而接觸率只計算被訪者昨日曾否收看過某些節目,至於收看時間(Intensity)就沒有包括在內。高接觸率的電視節目,不一定有高收視率,原因可能是觀眾只瀏覽一至兩分鐘就轉台。

一般由電視台委託調查公司,通過電話,裝置機盒或其他方式取樣調查來得到收視率;大部份的其他調查都是電話抽樣訪問研究,所得的結果是接觸率(Reach)。這個資料在「電視觀眾研究」的數據中也有類似的資料,但現時兩間電視台一般公佈的是收視率(Ratings),不是接觸率。所以現時許多其他抽樣調查公佈的數據是接觸率,並不是收視率。只不過他們往往混淆了這兩個基本概念,把接觸率當作收視率來公佈。而這兩個概念根本不可以作出比較。


-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554900357926258&set=a.353900724692890.82537.349165895166373&type=1&theater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