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地中產的褻瀆

「獨立?這是中產階級的褻瀆。我們在地球上的每一個靈魂,都依賴於彼此。」蕭伯納如是說。

「離地中產」雖然只是一個慨括詞,作用是形像化,令論述目標指向更加清晰。在香港作政治評論,凡牽涉批評中產階級的,都要承受流失支持舊民主派市民的風險,所以利益是否「離地」,是一個關鍵,這個要分得很清楚,不要一看到批評中產,就自己對號入座,或緊閉耳目,或頑石亂投。

離地中產多受批評,因為今時今日在香港能居中產的,多曾受惠於七、八十年代的經濟起飛,享受過香港最輝煌的時光,但對現在社會的不公,卻又多是最冷漠的一羣,利益亦可以隨時抽離。常言能力愈大、責任愈大,但事實上又受益最多、關心最少;被批評,是合理代價。中產受責,因為他們該是社會中最有力量的一羣,但又總是最會用各種「理由」去令自己冷靜下來,然後就甚麼都不做。看到現在出來衝、做社會運動的,都多是年青人,甚至是中學生,其實是應該感到慚愧的。

而當年香港勢盛,看不起大陸人叫人做阿燦、在大陸指指點點說老土落後不文明、玩女包二奶開廠剝削工人汚染環境的,和現在養尊處優口口聲聲說要包容隨處便溺、單飛雙飛爭床位、自由行走私奶粉的,亦有很多其實都是同一班人。就因為自己不住上水粉嶺、不用排隊爭學位、不需撲奶粉餵子女、也不是住劏房;可以置身事外的,當然是甚麼也可以無所謂,但年輕一代陷水益深、蹈火益熱,求的只是撥亂反正,不是和理非非的光環。

懂知恩的,就自己去報;作過孽的,該自己去償,不要叫現在由一出世就被搶奶粉、學位、職位、床位的一羣去包容;他們沒有受過社會最多的好處,卻承受着最大的傷害,忍耐的血淚也該止了。

-

"Independence? That's middle class blasphemy. We are all dependent on one another, every soul of us on earth. " George Bernard Shaw

伯納刻苦自學,在大英博物館讀到馬克思的《資本論》,1884年加入費邊社,以社會改革為己任。共寫了52個劇本,控訴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和帝國主義侵略政策的不義、自我奮鬥的精神以及對習俗的反叛。其思想深受德國哲學家叔本華及尼采的影響,主張用漸進的方法改變資本主義制度,反對暴力革命。蕭伯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把獎金創立英國瑞典文學基金會。蕭伯納曾在1933年到中國訪問,在2月11日乘不列顛皇后號抵達香港,遊覽了太平山文武廟和銅鑼灣天后廟,到香港大學演講,曾會見魯迅、蔡元培、梅蘭芳、宋慶齡等人。

-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535155919900702&set=a.353900724692890.82537.349165895166373&type=1&theater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